|
2022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年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式和明年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权威意义的指路明灯。
今年的经济会议风向变化较往年有了极大的变化,内涵和工作逻辑要求较过去三年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到“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的L型转折
对比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国家大政方针思路的变化。
(一)2021年工作思路是“扣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0年的会议中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中央研判,2021年将面临生产过剩和经济过热等问题,压降生产、降低流通环节成本、疏通生产要素流动的堵点是当年度的工作之急。
也正是在当年,咱们国家经济和市场有三个比较大的变化,一是过热的房地产经济、市场开始降温,房价上升趋势被打破,房地产企业开始出现破产等情况;二是一再涨价的茅台从历史的高点落下,一天一个价、一瓶难求的情况开始收到遏制;三是西方国家刺激经济的措施政策发力,国际国外订单飞增,部分外贸行业收入几近翻倍。
这时,国家通过压降国内需求,一进一出,给经济大环境“降温”,虽然当年部分行业的通胀情况很严重,但是避免整体和民生收到通胀的影响。
(二)2022年工作思路是政府下场发力带动经济
2021年的会议中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咱们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撸起袖子,亲自做经济下行期间的中流砥柱。
实际上,今年全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实体企业面临经营难题。“活下去”成了所有行业的行动指南,华为也提出: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失去了投资和资本,市场剩下的只是一地鸡毛。需要政府和国有企业亲自下场,带动经济。今年,减税降费政策一再出台,国有资本的投资规模达到一定高度。
2800点的股市和7.5汇率的反击战,都是咱们中字头的国有企业扛起了城头的大旗。
(三)2023年的工作思路就是“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历经三年疫情的一再死灰复燃,股市也多次触底,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资本投资,都在过去的三年内耗尽了信心。
刚刚召开的会议中,提出“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并且,将明年第一项重点工作明确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由2020年的根据已有需求确定供给,转变为以供给创造消费,将供给和消费的地位掉了个。
(1)2021年,国外各种消费刺激方案出台,CPI和房价屡破新高,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的中国是少数没有大规模放水的经济体。
(2)2023年,国外通胀高企,消费刺激停滞,货币紧缩,石油等原材料价格回落处于低位。在2022年下半年,中国与沙特、俄罗斯等国签署了一系列能源供应合同。为2023年大规模刺激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市场,奠定了厚实的根基。
政府是否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房地产是否会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主力军、未来一年的投资逻辑如何,将在后续的详细解读中和大家进行分享。 |
|